衡州花鼓戏的行当初时只有一旦、一丑,称“二小戏”。后随演出内容的丰富,逐渐增加了小生一角,形成“三小戏”。在上演大型多角色剧目以后,剧中人物大为增加,形成老生和净行角色,但有专职演员的行当仍为三个:即生、旦、丑,净行角色由其它行当代演。 生行:扮演剧中青年、老年、小孩等男性角色。根据年龄、出身不同,可分为文小生、武小生、风流小生、穷小生、奶生、老生。 旦行:扮演剧中各种不同年龄的女性角色,多以农村少女、**为主。按年龄和性格差异,可分为小旦、花旦、正旦、老旦、摇旦。 丑行:扮演剧中幽默、诙谐之类男性角色。表演讲究口齿清楚、流利,动作滑稽逗笑。根据地位、贫富不同,可分为官衣丑、褶子丑、 脚裙丑、烂衣丑。 净行:指开脸的男性脚色。按年龄可分为花脸、子花脸。 过去由于各戏班演员不多,一出戏中,一个演员常常扮演几个角色,生、旦、丑、净四个行当常相互替代,如花旦代小生,小生代正旦,老生代花脸,小丑代演老旦、子花脸等。一人常兼演数角,如《大盘洞》中,土地(老生)代黑煞(花脸);蚺蛇化身(花旦)兼演凤凰,冬姑;真武祖师(老生)代渡子(丑);叫化子(烂衣丑)兼演安童(脚裙丑)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衡阳花鼓剧团演员虽然增多,但过去的代角传统仍然存在。
来源:《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(三)·衡州花鼓戏志》
|